(编辑:jimmy 日期: 2025/1/16 浏览:2)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每当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灵魂最理智地与这个世界独处,才会细数曾经的得失,才会有所领悟,未来,该怎样走下去····新媒体人儿,我们来静静地聊一下。
“王侯将相天注定,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让我感触挺深的。正是由于这个残酷的现实,不少寒门扎根自媒体闷声发财····
可这一天,变数来了,
互联网广告新规出台, 9月1日开始执行。
其中这三条,可能是所有运营人闻风色变的规则了。
1、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
2、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
3、互联网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微信公众号接广告是目前变现的主流形式
所以说,公众号运营者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吗?
另一件事,
公众号“小北”的粉丝数突破百万。每晚9点零9分用文字+音频的方式上线说晚安,公众号+FM的内容呈现模式,它用5个月时间圈粉百万,在后微信时代,从前两年的蓝海泛红,到如今红到黑暗,自媒体竞争格局极为惨烈局面下,这无疑又是一种模式创新的奇迹。
这时,我们需要停下来,反思一下,我们当初是为什么要开通这个公众号?
业余兴趣?文艺情怀?卖货赚钱?记录生活点滴?旅游日记?
我们都是草根,没有名人的影响力,想想当初,怎么就吭哧吭哧开始码字做公众号了呢。一周、两周、三周,慢慢地,有些人会发觉:工作太忙了,时间不够用了,真没精力持续更新。其实我们彼此心里都清楚,时间不会不够用,只要觉得是值得的事,千方百计,我们都能挤出时间来坚持。我们始终相信,用公众号,能打动哪些志同道合的人,来一起文字论江山。
甚至我们曾经想过,以后这个公众号能解决生活经济问题,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都渴望,早上日晒三竿起。洗漱完后,去星巴克找个安静的桌位,打开苹果电脑,点一杯咖啡跟小吃,凝视着窗外的车水马龙,若有所思,然后花点时间码一篇100000+的图文,坐等读者们的赞赏跟广告主的橄榄枝;然后跟爱人探讨一下晚上吃什么,笑谈下一次蜜月旅游去哪里·····这不就是我们做梦都想要的“诗和远方吗?”
是的,正因为你我都有一个这样的梦,我们希望在聒噪的城市生活中,开个公众号给心里留一个独处的地方。我们都不是骨子里文艺的人,没能够“笔落惊风雨,文成十万加”。我们曾担心过,文笔不好,辛辛苦苦写的东西没人看。于是,我们拼命追求高深文案技巧,来支撑内容的苍白,却不知道灵感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平凡点滴, 当最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此时,我们不需要再斟酌华丽的辞藻,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生活赋予内容,每一个都是未知的结局,憧憬而又神秘。若这本书能都可以创作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相信这个世界上与你遭遇相似的人会纷沓而来。
慢慢地,看到很多自媒体不断地变现,我们按捺不住了,开始想办法怎样提高阅读量,怎样吸引更多粉丝,久而久之,我们的号就变质了, 想法设法追求阅读量,夸张标题,软色情,低俗情感,最后更多的成为了营销号,搬运工。说好的“勿忘初心呢?”有人说,不赚钱的自媒体就是耍流氓,那2000多万个自媒体,几乎75%在耍着流氓。我们的号没做好,往往是因为太功利,太浮躁了,为了变现太过投机倒把了。
Spenser说过,做公众号的人都有一种病:
上一秒在为自己文章的传播率感到不可一世,下一秒在就因争取用户的打开率而卑微可怜。在点击发布的那一刻,感觉像是磕了药,不知道下一秒兴奋还是失落。
勿忘初心,我们不妨以最纯净的生活感悟,去踏踏实实做好内容,迎接最初的路上同行者。当然,可能比较艰难,比较吃力。但是,种子用户来了,好内容就能让阅读倍数传播,用户指数倍增。
所有事情,最困难的阶段,都是从0到1,公众号亦是如此。一无所有时的陪伴,最为珍贵,最值得感激,因此在最开始见证你公众号的粉丝,要多跟他们互动,培养良好关系,有他们的持续关注和留言互动,才是后来逐渐做大的基础。
不知道什么时候,各种在线课程,社群分享纷至沓来,我们有必要向各种行业老大取经了···为自己报的课程排得满满的。
沟油哥跟你们探讨一下:
我们为什么老爱去听这个课程,那个分享?
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大咖开课,肯定是干货满满,受益匪浅。于是就盲目地去听一些非常好听的干货,课后如同打了鸡血“我与大咖的距离又近了”。分享也好,培训也好,其实都是为了缓解失败者的焦虑。听课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好像在积累,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就没有那么恐慌了。听完课之后,一般还是那个鸟样。核心改变关键还在于自己。
我们另外一种错觉,举个栗子,我们愿意听所谓的运营大师一周增粉30万;也不愿意多多思考身边朋友在企业3年的微信运营得失。我们所接触的“大师”“高手”大多是形象走在能力前面,都有(或包装)一个较好的成功形象在大众眼前,其实,一切想上天的行径都源于踏踏实实的装逼。为什么我们宁愿听成功的人放屁,也不愿听普通人或者失败者总结教训。这就是所谓的形像光环。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成功只是偶然现象及运气成分,然而,为了追捧或者包装,许多人却主观地剖析出了各种必然的成功方法。
是的,成功的确存在,可成功秘诀只是谎言,从不见成功被复制
实践出真知,微信运营亦如此,我们可以从书上得知什么定位、拉新、留存、促活方法论。但是要实际应用到自己运营的个人或企业公众号上,在定位初心,风口走向,行业限制,公司把控,业务实际情况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公众号良性发展的模式。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北”公众号+FM模式。
最后,引用大咖宗宁一句话:大家都在讨论的,其实就没什么机会了。没什么人在说的,可能就有些机会。有些人说了就被骂了,也许是大机会。
自媒体人儿,前方未必更好,沿途得理性思考,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