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jimmy 日期: 2025/1/16 浏览:2)
【导读】产品经理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懂宗教 -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去理解这寰宇中事物运行的规律,不仅是对产品经理所做的产品有帮助,更可以提升产品人本身的境界。产品经理本身不就是一产品么?
一 、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之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第一层意义:天赋的道德理念 。良知直指良心,叫做天理。
“五脏的平和健康是良知的内在生理环境,善与恶只不过是五脏健康与否的体现。”
我的理解:我们的大脑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基础的脑神经回路,形成我们的旧脑,本能的我,是我们的DNA赋予,是本能的,如我们对肢体的控制,对家人的爱,对食物、对性的需求。
第二层意义:良知直指良识,叫做精一,是儒家教育的核心文化,出自先王遗训“惟精惟一”。道德是素质中的内在修养,专业技术是素质中的质量,惟精惟一是技术学习和做事的质量要求,是人生的成功哲学。
“人贵精专,成于勤乐,功于经世致用。”
我的理解:我们认识世界,通过各种行为和反思,追求极致,获得接近真理的真理,功于经世致用。提高自我修养修为,做人做事达到顺应天理,顺应本心的境界。
第三层意义:“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实现善与精一,知行合一。
“为而不知精一,何以行?学而无用,无以为功。”
我的理解:
1. 知行合一,是反思的我与本能的我的统一。
理解其统一,便首先理解其不统一,不统一便会产生认知失调。“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
反思的我,是心脑,可以逻辑判断,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想什么就什么。本能的我,就是我举手就举手了,不通过深入的思考,是习惯,是一个内在的系统。但反思的我希望戒烟,吸烟不好,但行为上我不由自主地抽上一根。反思的我与本能的我不统一,便产生此类的矛盾。
知行合一,便是反思的我与本能的我合一。
2. 做人做事达到顺应天理,顺应本心的境界。
这是什么境界,我难以形容。或可以思考,站于宇宙,宇宙给了你什么,你又可以为宇宙做什么;站于地球,地球给了你什么,你又可以为地球做什么;站于社会,该社会给了你什么,你又可以为社会做什么;站在家庭,家庭给了你什么,你又可以为家庭做什么;站在公司,公司给了你什么,你又可以为公司做什么.....这是循环,和回路,基于我们脑神经的原理,形成回路结成网,才是顺应你的本心。若有私心,只去得不去给,不能形成回路,问题就来了;或若不能看清给了什么你,你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回应;或若感到给了你都是坏的,然后你做出坏的反应和行为,让事情更坏,这是异天而行,有违天理;等等。顺应天理来形成回路结成网,才顺应本心。
什么是天理,是道,是基于宇宙万物之运行的规律,也可视作为系统。道可道非常道,我都讲不清。或许,在晚上,你看看头上满天星云,然后感知思索,我是宇宙的一部分,多么渺小,但又多么独特,宇宙万物都独特,但又冥冥中联系着;宇宙给了你这么美好的景象,景象背后又是多么美好的神秘。
1. 顺应天理,困了就去睡,饿了就找吃。
2. “现代人最大的烦恼,是晚上盯着手机,而不是遥望头上美丽的星星”。
3.“外面的世界还很神秘,我想出去看看。”
二 、 知行合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根据老子的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
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冲气以为和:冲,冲突、交融。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
根据人与外界的行为模式:
“截图来自唐纳德·A·诺曼 的《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2014年台湾版”
我的理解:知与行是上述的前读和回馈,是一个整体,一套系统。
同样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用于解释个体为现实世界中之某事所运作的内在认知历程。这是一种外在现实的内部标志或表示方法,被假设于大部分的认知心理学。”
我的理解: 知与行是心智模型,是一个整体,一套人与外界行为互动的理论。
知行是道,知行合一,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生二,这个运行的系统会有阴阳,即出现矛盾,知与行出现不一致,如通常点击这个button就可以进行购买,但使用某app点击后是进入产品详情页。二生三,三是矛盾后出现的结果,如上述,点击后不是出现我想要的页面,便产生我对该app的新的认识,新的评价。三生万物,假设很多人都使用那个app,那么他们使用后的体验评价是非常多,那app在用户的心中便是包罗万象,单在评价的维度就有如坏的评价(交互流程复杂;字体小;难点击...);好的评价(可以买到心水产品、产品多、流畅…);中性评价。
因此,我们做产品做设计的时候,对问题本质的探究就要通过包罗万象,需要到三,然后到二,才到其一,获得冲气而和的奥妙的过程。然后再从其一,到二,到三,到具体的产品。
我的理解:知行合一是用户体验设计之根本。
如何进行用户体验设计?
便可回答:致良知,知行合一。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