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jimmy 日期: 2025/1/16 浏览:2)
TOP 观察: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其次、用iostat -x 1 10
[root@controller ~]#iostat -d -k 1 10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 19.00 0.00 112.00 0 112 sda1 0.00 0.00 0.00 0 0 sda2 0.00 0.00 0.00 0 0 sda3 0.00 0.00 0.00 0 0 sda4 0.00 0.00 0.00 0 0 sda5 3.00 0.00 16.00 0 16 sda6 0.00 0.00 0.00 0 0 sda7 16.00 0.00 96.00 0 96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一次传输的意思是“一次I/O请求”
使用-x获得更多信息
使用-x获得更多信息
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root@controller ~]#iostat -d -x -k 1 10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0.00 22.00 0.00 18.00 0.00 160.00 17.78 0.07 3.78 3.78 6.80 sda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a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a3 0.00 15.00 0.00 2.00 0.00 68.00 68.00 0.01 6.50 6.50 1.30 sda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a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a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a7 0.00 7.00 0.00 16.00 0.00 92.00 11.50 0.06 3.44 3.44 5.50
如果%util接近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
可能存在瓶颈。
idle小于70%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查看查看b参数()和wa参数()
另外还可以参考
svctm 一般要小于await(因为同时等待的请求的等待时间被重复计算了),svctm 的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svctm的增加。await 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以及I/O队列的长度和I/O请求的发出模式。如果svctm比较接近await,说明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await远大于svctm,说明I/O 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如果响应时间超过了用户可以容许的范围,这时可以考虑更换更快的磁盘,调整内核elevator 算法,优化应用,或者升级CPU。
队列长度(avgqu-sz)也可作为衡量系统I/O负荷的指标,但由于avgqu-sz是按照单位时间的平均值,所以不能反映瞬间的I/O洪水。
别人一个不错的例子.(I/O系统vs.超市排队)
举 一个例子,我们在超市排队checkout时,怎么决定该去哪个交款台呢"htmlcode">
# iostat -x 1 avg-cpu: %user %nice %sys %idle 16.24 0.00 4.31 79.44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dev/cciss/c0d0 0.00 44.90 1.02 27.55 8.16 579.59 4.08 289.80 20.57 22.35 78.21 5.00 14.29 /dev/cciss/c0d0p1 0.00 44.90 1.02 27.55 8.16 579.59 4.08 289.80 20.57 22.35 78.21 5.00 14.29 /dev/cciss/c0d0p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上面的iostat输出表明秒有28.57次设备I/O操作:总IO(io)/s=r/s(读)+w/s(写)=1.02+27.55=28.57(次/秒)其中写操作占了主体(w:r=27:1)。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只需要5ms就可以完成,但每个I/O请求却需要等上78ms,为什么?因为发出的I/O请求太多(每秒钟约29个),假设这些请求是同时发出的,那么平均等待时间可以这样计算:
平均等待时间=单个I/O服务时间*(1+2+…+请求总数-1)/请求总数
应用到上面的例子:平均等待时间=5ms*(1+2+…+28)/29=70ms,和iostat给出的78ms的平均等待时间很接近。这反过来表明I/O是同时发起的。
每秒发出的I/O请求很多(约29个),平均队列却不长(只有2个左右),这表明这29个请求的到来并不均匀,大部分时间I/O是空闲的。
一秒中有14.29%的时间I/O队列中是有请求的,也就是说,85.71%的时间里I/O系统无事可做,所有29个I/O请求都在142毫秒之内处理掉了。
delta(ruse+wuse)/delta(io) =await=78.21=>delta(ruse+wuse)/s=78.21*delta(io)/s= 78.21*28.57=2232.8,表明每秒内的I/O请求总共需要等待2232.8ms。所以平均队列长度应为 2232.8ms/1000ms=2.23,而iostat给出的平均队列长度(avgqu-sz)却为22.35,为什么?!因为 iostat中有bug,avgqu-sz值应为2.23,而不是22.35。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