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jimmy 日期: 2025/1/18 浏览:2)
《中国好声音》从7月13日在浙江卫视开播后,不足两个月就红透全国,该档节目的收视率已经达到“秒杀”同行的地步——其前三期就分别取得了1.5%、2.77%、3.09%的收视率成绩,第四期以后收视率牢牢站在了3%以上,在8月24日播出的第七期节目中,以刘欢考核学员的全新节目形式让收视再创新高:全国42城市的收视率高达4.103%,而同期江苏卫视的王牌冠军节目《非诚勿扰》七八月间的全国网收视率不过2.553%。
中国好声音营销启示录一:好老师如黑夜灯塔照亮人生
香港中文大学兰晓华在《做人有气度做事有谋略》中指出“人生有一位好导师可以少走弯路,企业有一位好老师,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工作经营企业,可以健康快速成长,在老师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站在叫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非常成熟,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版权荷兰《The Voice》,而《The Voice》包括节目创意、运营模式、制作,早已经过了市场的考验”。《The Voice》的版权方在硬件上要求严格,不仅节目的标识要同原版一样,就是导师坐的4把椅子也是从原产地运来的;同时荷兰版权方还派了荷兰、美国和英国的专家在节目录制现场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同时《中国好声音》入乡入俗也进行了本土化的第二次创作,如原版权中重点体现的歌手“情感故事”在节目中加以弱化。
中国好声音营销启示录二:文化理念高度定位决定一切
《中国好声音》的创作正是遵循“新闻的视角、人文的情怀、公益的诉求、综艺的包装和营销的思维”这一理念,《中国好声音》始终围绕着“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这一定位,《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而不是选秀节目。正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评价道:“我觉得《中国好声音》正在鼓励越来越多人,不是通过抱怨,妄图使自己的命运发生多大改变,而是希望通过在公平规则之下,自己艰苦的努力而改变。我觉得未来中国一定要建立这样一种梦想通道,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好声音》围绕音乐本身做节目,不以其他元素为噱头,用真诚的人文的情怀来对待节目和选手,对选手负责。如《中国好声音》中的一些优秀选手将会与节目组签约,最后4位优胜者会得到出音乐专辑机会,其他选手也会与节目组有后续合作,比如为选手提供参演音乐剧机会,或者向相关机构推荐他们的歌曲等。
中国好声音营销启示录三:剑走偏锋差异化定位
在眼下中国电视节目普遍质量偏低,类似于“狗血爱情剧”、“坑爹武侠剧”等垃圾电视节目屡屡出现在荧屏上,乱炒作,搏出位等不良风气污染了中国电视节目的风气,但是真正具备高质量的“大片”由于收视率偏低在收视为王的时代寸步难行。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兰晓华认为,《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不仅仅赢在了收视率上面,更赢在了气质上面,《中国好声音》却打破这一定律,不但叫好又叫座,给我国的电视人树立了策划标杆,《中国好声音》的火爆为中国的电视节目树立一种“大片意识”,即营造大气场、传递真性情、输出正能量。
中国好声音营销启示录四:细节营销展现节目的精致
细节决定成败,《中国好声音》的大气场、真性情体现在了细小环节的精致化呈现。比如以往的综艺节目一般只有四个机位,有时候镜头对着一位导师,而另一位导师的表情或者动作却来不及捕捉,而《中国好声音》现场有20多个机位,它们能把这些细节全都拍摄下来。还有《中国好声音》不仅有出色的营销方案,还有完善的执行计划,在某国际企业突然决定不合作的背景下,要是一般节目组基本上裸奔的情况下能在24小时敲定广东加多宝合作,而正是“好声音”在营销上细节的成功,没有未雨绸缪,怎么能大风起兮云飞扬,让《快乐大本营》顶礼膜拜《非诚勿扰》黯然失色
中国好声音营销启示录五:会讲故事煽情营销才会成功
中国好声音的选手的人生故事丰富多彩。农民出身、父亲去世、双眼失明、家庭条件不好……选手的这些经历让节目蒙上一层草根色彩,节目陆伟也坦承,好故事的背后确实来自节目组的有意安排。营销专家兰晓华说“任何一个电视台的这种类型的节目,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设计和安排,尤其是台上一些比较动情的故事。虽然不会故意地去编造,但会跟要去做这件事的人说,你到时在台上讲一讲这件事,以这个经历和故事来打动评委。同时,可能也会去跟评委说,待会选手会讲这样一个故事,你要有这样的准备,这样做是因为怕场面会失控,比如选手讲完故事之后,评委一点反应都没有。”